首页 > 地方法规
天津港保税区管理条例

    (1993年10月28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3年10月28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章 企业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贸易和出入管理

    第五章 金融和保险

    第六章 税收优惠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造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投资环境,扩大国际贸易,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外国创办自由贸易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天津港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是海关监管下的综合性对外开放的境内关外特定经济区域。

    第三条 保税区建立国际贸易市场,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保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即以贸易为导向、物流为基础),发展第二产业为辅。保税区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和为国际贸易服务的货物加工、整理、包装、运输、仓储、商品展销、商品零售以及房地产、金融、保险等业务。

    第四条 国内外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在保税区投资兴办企业或者设立代表机构。

    保税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保税区企业)、代表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天津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设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税区管委会),并由其代表市人民政府对保税区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保税区管委会实行主任负责制。

    第七条 保税区管委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保税区的实施;

    (二)制定保税区行政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三)实施保税区的行政管理;

    (四)制定保税区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五)审核、批准在保税区的投资项目;

    (六)监督各项优惠规定的实施;

    (七)协调海关、税务、金融、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公安等部门在保税区的工作;

    (八)负责保税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九)根据权限,审批保税区中方人员的短期因公出国和派赴国外培训,邀请国外人员到保税区从事业务活动;

    (十)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有关部门在保税区设立驻区行政管理机构,除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外,须事先征得保税区管委会的同意。

    第三章 企业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投资者在保税区设立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条 保税区企业应当依法向保税区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

    第十一条 保税区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合同、章程的规定,注入注册资本,并取得由中国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第十二条 保税区企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须经保税区管委会批准。对环境有污染或者有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保税区企业必须遵守国家财务、会计、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并按照规定向财务、税务、统计等部门报送会计、统计报表。对进出口免税或者保税的货物,必须建立海关认可的专门帐簿。

    第十四条 保税区企业建设工程,可以自行在国内外招标。

    第十五条 保税区企业对其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自行定价。

    第十六条 保税区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工工资标准和分配形式、职工招聘的条件,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十七条 保税区企业提出申请,经财政、税务部门批准,可以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第四章 贸易和出入管理

    第十八条 保税区企业有权依法从事国际贸易。

    第十九条 允许保税区企业生产、经营的货物、物品进口和出口。

    经海关批准,保税区企业可以承揽非保税区的加工业务;可以委托非保税区企业加工产品,但须返经保税区出口。

    第二十条 外国对我国实行被动配额的商品从保税区出口,实行配额管理。

    涉及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从国外运入保税区和从保税区运往国外时,免领进出口许可证;运往非保税区或者从非保税区运入保税区时,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不得运入或者运出保税区。

    第二十二条 进出保税区的运输工具、交通工具和人员,凭有关机关制发的通行证件,在指定的出入口通行,接受海关检查。

    第五章 金融和保险

    第二十三条 经国家金融管理机关批准,国内外银行和保险企业,可以在保税区设立营业机构。

    第二十四条 保税区企业的外汇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外国投资者从保税区企业取得的利润和其他正当收益,外国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正当收入,凭完税证明可以汇往国外。

    第二十六条 保税区企业向国外筹借外汇资金,或者向国内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筹借外汇资金,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保税区企业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在国内外发行债券、股票。

    第二十七条 保税区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买卖。

    第六章 税收优惠

    第二十八条 保税区企业享受以下优惠:

    (一)国家给予保税区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

    (二)国家给予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

    (三)国家和天津市给予保税区外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

    (四)国家认可的其他保税区实行的税收优惠。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严禁利用保税区进行走私或者其他违法活动。违反的,分别由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条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和华侨,在保税区兴办企业或者设立代表机构,以及保税区企业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按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