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重庆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2008―2020
工 程
|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 头 单 位
|
完成时间
|
修订、编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系列规划
|
修编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战略规划
|
修编《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
市环保局
|
2008
|
编制《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
|
市环保局
|
2008
|
||
修订《重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
市环保局
|
2008
|
||
编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
|
编制《重庆市森林工程建设规划》
|
市林业局
|
2008
|
|
编制《重庆市城镇饮水安全保障规划》
|
市水利局
|
2008
|
||
编制《重庆市城乡生活污染整治规划》
|
市环保局
|
2008
|
||
编制《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
市环保局
|
2008
|
||
编制《重庆市第四批中心镇环境保护规划》
|
市环保局
|
2008
|
||
编制《重庆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划》
|
市农委
|
2009
|
||
编制《重庆市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
市农委
|
2009
|
||
编制《重庆市土壤污染修复规划》
|
市环保局
|
2009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
实施建制镇、集镇饮水水质保障工程
|
市水利局
|
2020
|
实施乡村居民点饮水水质保障工程
|
市水利局
|
2020
|
||
实施散居农户饮水水质保障工程
|
市水利局
|
2020
|
||
实施水源地划定工程
|
市环保局
|
2009
|
||
实施水源涵养工程
|
市林业局
|
2020
|
||
实施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工程
|
市环保局
|
2012
|
||
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
市农委、市移民局(库区)
|
2020
|
|
实施农村康居工程
|
市农委
|
2020
|
||
实施镇乡简易污水处理工程
|
市建委
|
2012
|
||
实施镇乡简易垃圾处理工程
|
市建委
|
2012
|
||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
市农委
|
2020
|
|
土壤污染防治
|
市农委、市环保局
|
2020
|
||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
养殖小区示范建设与综合整治
|
市农委
|
2020
|
|
规模化养殖污染整治
|
市农委
|
2020
|
||
农户散养污染整治
|
市农委
|
2020
|
||
农村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防治
|
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2020
|
|
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
市环保局
|
2012
|
||
农村能源结构优化
|
市农委
|
2020
|
||
新能源建设
|
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
|
2020
|
||
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态示范系列创建
|
创建生态区县(自治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环保示范景区
|
市环保局
|
2012
|
森林工程
|
实施城市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苗木基地工程
|
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交委、市水利局
|
2017
|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自然保护区标准化建设、物种资源保护利用、外来入侵物种监管、原住民生计替代示范
|
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农委
|
2012
|
|
生态和扶贫移民
|
高寒区、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和扶贫移民
|
市发展改革委、市扶贫办
|
2012
|
|
生态功能区建设
|
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
市环保局
|
2020
|
|
“四山”生态环境保护
|
市环保局
|
2012
|
||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分型分区研究
|
市环保局
|
2010
|
||
湿地生态保护
|
市林业局
|
2020
|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市水利局
|
2020
|
|
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工程
|
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
2020
|
||
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
矿山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
|
市国土房管局
|
2020
|
|
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监管队伍建设
|
建立环保三级监管机制
|
市环保局
|
2010
|
优化环保监管人员配置,提高队伍素质
|
市环保局
|
2010
|
||
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建立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固体废物、土壤、生态、噪声等要素的监测网络
|
市环保局
|
2012
|
|
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
水、气、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
|
市环保局
|
2012
|
城区大气、饮用水安全、三峡库区水环境及全市生态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建设
|
市环保局
|
2020
|
||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机制
|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
市环保局
|
2010
|
|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
|
市环保局
|
2010
|
||
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筹资机制
|
市财政局
|
2012
|
||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机制
|
市环保局
|
2010
|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建立和完善农村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法规体系
|
市环保局
|
2012
|
工 程
|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头单位
|
协 作 单 位
|
修订、编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系列规划
|
编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战略规划
|
修编《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规划局
|
修订《重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经委、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规划局
|
||
编制《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
|
市环保局
|
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
编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
|
编制《重庆市森林工程建设规划》
|
市林业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园林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水利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编制《重庆市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
|
市水利局
|
市水务集团、市农委、市爱卫会、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编制《重庆市城乡生活污染整治规划》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市政委
|
||
编制《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
市环保局
|
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编制重庆市第四批中心镇环境保护规划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
解决213.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市水利局
|
市水务集团、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镇级、村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调查,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市环保局
|
市水利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设34个城市水源地保护区标识牌
|
市环保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
建成璧山县、城口县、酉阳县等10座县城污水处理厂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34个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启动28个镇乡简易污水处理厂建设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成合川区、垫江县等8座县级垃圾处理场建设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30个小城镇垃圾处理项目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启动23个镇乡简易垃圾处理场建设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启动全市乡镇以上医院的废水治理达标行动
|
市卫生局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启动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以及渝西南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卫生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建成沼气1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成农村康居示范工程100个
|
市农委
|
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建设25个有机肥示范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累计测土配方施肥800万亩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危险废弃物收集点1317个
|
市环保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4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建成全市土壤样品库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开展区县(自治县)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场污染状况调查、原工业场地再利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
市环保局
|
市经委、市国土房管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成北碚区土壤汞污染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北碚区人民政府
|
||
建立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期监测机制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
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调查全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改造10个标准化养殖场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实施20个养殖场和示范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20个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搬迁或关闭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5个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实施农户散养污染治理项目15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
完成清水溪流域综合整治二期工程
|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集团
|
开展桃花河、御临河、澎溪河、濑溪河、小安溪、龙溪河等6条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水务集团、市规划局、市环保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开展秸秆气化示范工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态示范创建
|
推进大足县、南川区、城口县国家级生态区(县)创建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推进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荣昌县、奉节县、巫溪县等区县(自治县)生态示范区创建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30个生态村、小康村、卫生村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移民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市环保局
|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个市级环境保护示范景区
|
市环保局
|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开展全市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建立生物资源信息库及基因资源库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启动金钱豹、金丝猴、黑叶猴、白冠长尾雉、林麝、金佛山兰、崖柏、红豆杉等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启动红三叶等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建设工作和野生青蒿、黄连等原生地保护工作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雪宝山野生兰花等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抢救及繁育中心建设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市园林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加强自然保护区标准化建设,新建或升级自然保护区2个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物种的调查
|
市农委、市林业局
|
市园林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重庆检验检疫局、重庆海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立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机制
|
市环保局
|
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
制订《传统非木林产品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行动方案》
|
市环保局
|
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
在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计替代
|
市环保局
|
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
开展消落带生态分型分区保护模式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移民局
|
||
开展都市区湿地、林地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并制定保护规划
|
市环保局
|
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有关区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态和扶贫移民
|
生态和扶贫移民7.12万人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
|
市水利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开展全市石漠化现状调查,编制石漠化整治规划。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6万公顷
|
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
市农委、市水利局、市交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
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
市国土房管局
|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监管队伍建设
|
加强环境监测机构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编办、市人事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编办、市人事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推进1个生态监测中心站和5个子站建设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启动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固体废物、土壤、生态等要素的监测网络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
启动大气环境预警系统、饮用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系统、全市及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科委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机制
|
开展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部门联动机制的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培训和宣传教育机制的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文化广电局、市教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启动《重庆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办法》调研工作
|
市环保局
|
市政府法制办、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委
|
|
启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畜禽粪便还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调研工作
|
市农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市经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
|
||
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
|
||
作好“基于重庆案例完善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
|
市环保局
|
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
|
工 程
|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头单位
|
协 作 单 位
|
修订、编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系列规划
|
编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规划
|
完成《重庆市城乡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编制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规划局
|
编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编制《重庆市土壤污染修复规划》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编制《重庆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划》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
解决213.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市水利局
|
市水务集团、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
建设50个镇乡简易污水处理厂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0个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10个镇乡简易垃圾处理场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1个小城镇垃圾处理项目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全市乡镇以上医院的废水治理达标行动
|
市卫生局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
推进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以及渝西南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卫生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建成沼气1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成农村康居示范工程100个
|
市农委
|
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35个有机肥示范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累计测土配方施肥900万亩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危险废弃物收集点1817个
|
市环保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4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成永川区临江河污灌土壤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永川区人民政府
|
||
开展区县(自治县)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场土壤污染整治
|
市环保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立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期监测机制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推广畜禽清洁化生产综合处理技术,完成15个养殖场改造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支持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有机(复合)肥示范,建设4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沼气化处理及生态还田等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配套建设30个沼气池或粪尿集中处理设施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搬迁或关闭禁养区内的养殖场9个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实施农户散养污染治理项目18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
继续开展桃花河、御临河、澎溪河、濑溪河、小安溪、龙溪河等6条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市建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集团、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继续开展秸秆气化示范工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态示范创建
|
继续推进大足县、南川区、城口县国家级生态区(县)创建工作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继续推进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荣昌县、奉节县、巫溪县等生态示范区创建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7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完成大路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40个生态村、小康村、卫生村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移民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2个市级环境保护示范景区
|
市环保局
|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继续推进金钱豹、金丝猴、黑叶猴、白冠长尾雉、林麝、金佛山兰、崖柏、红豆杉保护工程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继续推进红三叶等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和野生大豆、兰花等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建设工作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及繁育中心的建设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市园林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加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新建或升级自然保护区2个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扶贫工程示范,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基本完成外来有害物种数据库建立工作
|
市农委
|
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重庆检验检疫局、重庆海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在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计替代
|
市环保局
|
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开展消落带分型分区保护模式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移民局
|
||
生态和扶贫移民
|
生态和扶贫移民7.12万人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治理水土流失300平方公里
|
市水利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治理石漠化面积6万公顷
|
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
市农委、市水利局、市交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
建立1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完成5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
|
市国土房管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监管队伍建设
|
进一步推进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工作
|
市环保局
|
市编办、市人事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进一步推进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工作
|
市环保局
|
市编办、市人事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推进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固体废物、土壤、生态等要素的监测网络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
推进大气、噪声自动监测和饮用水安全、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全市及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科委
|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机制
|
进一步开展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部门联动机制的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培训和宣传教育机制的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文化广电局、市教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制定《重庆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办法》
|
市环保局
|
市政府法制办、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委
|
工 程
|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头单位
|
协 作 单 位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
解决213.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市水利局
|
市水务集团、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加强水源地保护
|
市环保局
|
市水利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
建设120个镇乡简易污水处理厂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0个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0个镇乡简易垃圾处理场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0个小城镇垃圾处理项目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全市乡镇以上医院废水治理达标
|
市卫生局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以及渝西南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卫生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建成沼气1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成农村康居示范工程100个
|
市农委
|
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建设45个有机肥示范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累计测土配方施肥1000万亩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924个危险废弃物收集点
|
市环保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4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梁滩河流域污水灌溉重点区土壤污染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有关区人民政府
|
||
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期监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
推广实施畜禽清洁化生产综合处理技术,改进20个养殖场养殖方式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支持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有机(复合)肥示范,建设4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沼气化处理及生态还田等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标准化畜禽示范养殖小区,配套建设45个沼气池或粪尿集中处理设施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搬迁或关闭禁养区内的15个养殖场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实施农户散养污染治理项目20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
继续开展桃花河、御临河、澎溪河、濑溪河、小安溪、龙溪河等6条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集团、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进一步开展秸秆气化示范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态示范创建
|
完成丰都县、石柱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创建5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40个生态村、小康村、卫生村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移民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2个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景区
|
市环保局
|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继续推进金钱豹、金丝猴、黑叶猴、白冠长尾雉、林麝、金佛山兰、崖柏、红豆杉保护工程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继续推进红三叶、野生大豆、野生兰花等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建设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及繁育中心建设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市园林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开展市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完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划定工作
|
市园林局
|
市林业局、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加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新建、升级自然保护区2个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生物技术风险安全评估
|
市农委
|
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重庆检验检疫局、重庆海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基本完成都市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的创建工作
|
市环保局
|
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评估《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的有效性
|
市环保局
|
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指导3个区县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市环保局
|
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初步开展小江流域云阳段和开县段消落区人工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作。推进实施消落区生态保护示范工程、消落区生态绿化建设示范工程。继续推进长江三峡、长寿湖、澎溪河、大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峡库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重建示范工程,做好玄天湖、青山湖、濑溪河、彩云湖等湿地公园建设
|
市林业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建委、市规划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成消落带生态分型分区保护模式研究
|
市环保局
|
市移民局
|
||
对“四山”地区违反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04号和生态功能区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专项整治
|
市规划局、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移民局、北部新区管委会、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生态和扶贫移民
|
生态和扶贫移民7.12万人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治理水土流失300平方公里
|
市水利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重点实施渝东南地区脆弱岩溶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工程,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6万公顷
|
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
市农委、市水利局、市交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
建立1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完成5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
|
市国土房管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监管队伍建设
|
完成环境监管队伍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编办、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继续推进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固体废物、土壤、生态等要素的监测网络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
继续推进大气环境预警系统、饮用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系统、全市及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科委
|
|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机制
|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机制
|
市环保局
|
市文化广电局、市教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筹资机制的研究
|
市财政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制定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畜禽粪便还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完善矿山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
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市经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
|
工 程
|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头单位
|
协 作 单 位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饮用水保护
|
解决213.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市水利局
|
市水务集团、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
建设151个镇乡简易污水处理厂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20个镇乡简易垃圾处理场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以及渝西南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卫生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建成沼气1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成农村康居示范工程100个
|
市农委
|
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新建4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主城区近郊建设1个重点区域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期监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
推广畜禽清洁化生产综合处理技术,改进10个养殖场养殖方式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支持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有机(复合)肥示范,实施4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沼气化处理及生态还田等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配套建设50个沼气池或粪尿集中处理设施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搬迁或关闭禁养区内的养殖场20个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实施农户散养污染治理项目22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
开工建设桃花河、御临河、澎溪河、濑溪河、小安溪、龙溪河等6条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集团、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态示范系列创建
|
完成武隆县、荣昌县、南川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创建6个环境优美乡镇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30个生态村、小康村、卫生村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移民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3个市级环境保护示范景区
|
市环保局
|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继续推进小江流域云阳段和开县段消落区人工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实施消落区生态保护示范工程、消落区生态绿化建设示范工程。基本建成长江三峡、长寿湖、澎溪河、大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峡库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重建示范工程,做好玄天湖、青山湖、濑溪河、彩云湖等湿地公园建设
|
市林业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完成金钱豹、金丝猴、黑叶猴、白冠长尾雉、林麝、金佛山兰、崖柏、红豆杉保护工程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建成红三叶等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全面推进野生大豆、野生兰花等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创建工作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推进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抢救及繁育中心建设
|
市林业局
|
市环保局、市园林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2个自然保护区,升级1个自然保护区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范、协调和应急机制,继续开展生物技术风险安全评估
|
市农委
|
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重庆检验检疫局、重庆海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生态和扶贫移民
|
生态和扶贫移民7.12万人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平方公里
|
市水利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6万公顷
|
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
市农委、市水利局、市交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
建立1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完成5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
|
市国土房管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继续推进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固体废物、土壤、生态等要素的监测网络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
继续推进大气环境预警系统、饮用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系统、全市及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科委
|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机制
|
进一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筹资机制的研究
|
市财政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推进制订生态补偿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
|
工 程
|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头单位
|
协 作 单 位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饮用水保护
|
解决213.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市水利局
|
市水务集团、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
建设70个镇乡简易污水处理厂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6个镇乡简易垃圾处理场
|
市建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完成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以及渝西南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卫生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发展沼气1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成农村康居示范工程100个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新建4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在城区近郊建设1个重点区域农田土壤塑料农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期监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
推广畜禽清洁化生产综合处理技术,改进5个养殖场养殖方式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支持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有机(复合)肥示范,实施4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沼气化处理及生态还田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逐步加大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
|
市环保局、市农委
|
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标准化畜禽示范养殖小区,配套建设55个沼气池或粪尿集中处理设施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搬迁或关闭禁养区内的养殖场23个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实施农户散养污染治理项目250万户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
完成桃花河、御临河、澎溪河、濑溪河、小安溪、龙溪河等6条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试点项目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集团、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
争取启动并推进纳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的11条次级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后续项目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集团、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生态示范创建
|
完成奉节县、巫溪县、城口县国家级生态县、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
创建4个环境优美乡镇
|
市环保局
|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75个生态村、小康村、卫生村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移民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新建3个市级环境保护示范景区
|
市环保局
|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生态和扶贫移民
|
生态移民7.12万人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平方公里
|
市水利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5万公顷
|
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
市农委、市水利局、市交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
建立1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5个
|
市国土房管局
|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
完成大气环境预警系统、饮用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系统、全市及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科委
|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机制
|
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筹资机制
|
市财政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立适应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
建立和完善农村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法规体系
|
市环保局
|
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市农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工 程
|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头单位
|
协 作 单 位
|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建设8—10个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工程
|
市环保局
|
市国土房管局、市农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期监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
推广实施畜禽清洁化生产综合技术,改造20个养殖场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支持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有机(复合)肥示范,实施5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市移民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建设标准化畜禽示范养殖小区,配套建设15个沼气池或粪尿集中处理设施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
完成纳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的11条次级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后续项目
|
市政府有关部门
|
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集团、有关区(自治县)政府
|
|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治理水土流失累计新增面积3080平方公里
|
市水利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基本得到治理
|
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
市农委、市水利局、市交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
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土壤污染、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建设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科委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各类法规
|
市政府法制办
|
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