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继续夯实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财政部、市人大关于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我市不断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力度,公开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2011年,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公开部门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相关信息的省级地方政府,提前两年落实了中央要求。2012年,我市继续稳慎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公开范围逐步扩大,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2013年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开部门数量进一步增加。
一、不断丰富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内容
我市自2008年开始公开市政府预决算报告以来,政府预算公开内容逐年逐步丰富,从2010年开始,在公开经市人代会审议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中增加了公共财政预算、基金预算收支情况等报表;公开内容更加详细,主动公开政府预算收入安排情况、预算支出安排情况等预算编制说明;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细化至“款”级科目,部分重点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财政资金使用方向更加清晰。
参照政府预算公开的做法,2010年,扩大市级政府决算公开范围,将市级财政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市级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两张政府决算报表予以主动公开,同时主动补充公开了2008年、2009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决算两张政府决算报表;市级“三公经费”情况纳入了2010年决算报告。2011年,将市级政府决算进一步细化至“项”级科目,同时充实了“三公经费”预决算对比说明,详细解释了公务用车购置数量及保有量等有关情况。
加强对区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目前我市16个区县已经全部公开了本级政府预算,有部分区县公开了政府决算和部门预算。
二、逐步扩大部门预算决算公开范围
2010年首次公开44家上报市人代会审议的市级部门预算,2011年增至57家。在此基础上,2012年公开部门预算的部门进一步扩大到78家,基本涵盖了除涉密部门外的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2013年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开部门数量进一步增加,上报人代会审议部门预算的市级部门已达90家,除涉密部门外其他部门原则上均依法公开。同时2013年起部门预算公开内容新增了“大额专项资金项目支出预算表”,将大额专项资金项目单独列示,使公开内容更趋完整、丰富。
2011年我市首次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42家市级预算单位的2010年部门决算予以公开。2012年公开部门决算的部门数量增至55家。
三、率先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行政经费决算
2011年北京市在全国省级地方政府率先公开了公务用车数量,“三公经费”预决算和行政经费决算信息,提前两年落实了中央要求,积极主动回应公众关切。2012在全国省级地方政府中率先公开了行政经费决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