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资讯 > 财会资讯>正文页

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2010-12-16 08:25:06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要求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促进牧民转移就业。这是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推进“三牧”工作的重要举措,对建立健全草原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重点针对实施禁牧、减牧、草畜平衡的草原地区和农牧民进行补助补偿,将有效解决农牧民在禁牧、减牧后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的矛盾,缩小牧区与农区农牧民在收入及增长方面的差距。

新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中央财政安排大量资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最大的投资举措之一,是有效解决草原投入欠账问题的重大举措。

新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将国家生态投入由主要采取工程投入向工程投入和补助奖励投入相结合的方向转移,对实施工程建设取得的生态成果通过补偿投入进行长效巩固,是退化草原工程重点治理和补偿长效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通过补偿奖励机制,可以有效解除农牧民禁牧、减牧后的后顾之忧,拓展农牧民的增收手段和途径,有利于解决工程实施后超载反弹、草原退化加剧的问题,从而确保草原长效地休养恢复。

新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强调对实施禁牧和实施草畜平衡未超载放牧的牧民给予奖励,是采用经济激励手段鼓励牧民自觉保护草原的重要举措,明确了生态补偿主要是针对农牧民的具有正外部性的生态行为进行补偿,而不是单纯的扶贫补偿或者谁破坏多谁受益多的扭曲补偿,将有效地使生态补偿既成为提高牧民受益的手段之一,又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保障手段。

新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有效解决草原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的长效机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各项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新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补齐牧区这块“短板”、加强牧区经济生态社会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机制的建立是促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基础,新机制能否有效落实和运行是能否取得实效和长效的关键。草原保护建设和“三牧”问题,是涉及到草原的资源、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多主体、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新机制的落实和运行,应当做到科学实施、系统运作、可行实际。一要补足生态补偿的基础信息课。要在调查、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生态补偿数据系统,制定补偿细则,进行合理、足额补偿,同时跟踪补偿效果。二要补足科学实施的技术支撑课。要采用地面调研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准确地监测、确定生态补偿的区域范围、草畜平衡状况,为科学生态补偿提供依据;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技术优势,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加强牧民技术技能的培训。三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可行,避免由于一刀切造成新的不平衡。四要加强监管和政策落实效果的评估研究,确保补偿政策落实到位,并取得真正实效,同时为国家进一步加强生态投资提供依据。

作者:侯向阳 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


联系我们 | 欢迎合作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