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洛:关于财政精神对群众工作新要求的思考
云南省大理州财政局办公室 何洛
财政精神是财政人围绕社会实践和财政事业发展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宽广的范畴,是激励一代财政人拼搏进取的动力之源。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干部,自己对财政精神更有一份群众情怀,对如何搞好群众工作有一点认识和思考。
首先,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基本政治要求。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 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这个重大课题,深刻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理州委结合实 际,要求各部门要切实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基本的政治要求。
其次,财政部门要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体制保障和监管手段。近年来,大理州财政局围绕中心谋发展,全 力以赴促增长,集中财力办大事,立足本职强服务,竭尽全力惠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全州财政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的基 础上,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了百亿元达100.6亿元,比上年增收19.7亿元,增长2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59.6亿元,比上年增支 35.4亿元,增长28.5%。纵向比,大理州财政收支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和2011年收支增幅都在20%以上。2011年大理州教育、社会 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五项支出达968323万元,占全州公共预算支出的60.7%,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加大,社会群众的幸福感和满 意率也在逐年提高。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比,大理州的发展速度不是最快、质量不是最高。特别是与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比如,一是在认识层 面。有的财政干部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群众观念意识淡薄。二是在执行方面。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深入基层不够,服务群众态度不好、 质量不高、效率不优等问题。三是在财政投入方面。每年“两会”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平时工作接触中的干部群众,对财政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的投 入力度,各方面民生投入实现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社保标准等方面都有新的意愿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更加努力。
再次,要以“四群”工作推进财政群众工作上新台阶。对此,我们要把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贯穿到财政精神建设当中,贯穿到财政各项工作中去,坚持并践行财为民 所谋、财为民所聚、财为民所理、财为民所用的理念,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 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保持与发展好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财政工作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在做决 策时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另一方面创建好的机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委、 政府的工作意图转化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促使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顾大局、讲奉献,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二是要真心实意深入群众。要使深入群众成为财政干 部的自觉行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一要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能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二要深入基层,按照省、州要 求,从财政系统选派干部参加工作队,驻村入户帮助工作。三要深入群众,建立《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通过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 户、建卡经常联户,真正感知、感受、感觉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增进群众的感情。三是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正确的方式 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工作中,一要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州内骨干财源,培植新兴优质稳固的新兴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作为增强财政自身 发展能力、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来抓;二要把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支持,争取转移支付作为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增加改善民生资金需要的重要举措来抓;三要在 调优民生支出结构、加强民生资金监管、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做出努力,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增强财政资金保障民生能力。四是要让群众得 到更多实惠。要在做大做好财政“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财政“蛋糕”,让群众及时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要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各项惠农补贴扶持力 度,及时足额兑付财政补贴资金;要继续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支持农村中小学排危工程,支持发展职 业教育,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要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助,对城镇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返乡创业农民工实 施政策扶持,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要支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落实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改革、医疗保障和药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缓 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卫生协调发展。通过卓有成效的发展和扎扎实实的工作,真正体现“聚财为国、理财为民” 宗旨,践行“为民所谋、为民所聚、为民所理、为民所用”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