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资讯 > 财会资讯>正文页

“减税”强心针 助企业过冬

2012-09-21 09:39:29文章来源: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坚持国家既定的减税政策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

911日,国家财政部发布8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报告,报告显示8月全国财政收入786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2%,这是今年来财政收入增速连续第四个 月下降。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下降6.7%,这是自20108月以来的第二次负增长。今年前8个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仅增 长10.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0.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累计增长7.8%,首度跌出年初预定9%的增速目标。

在经济进 入下行通道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并不让人十分意外。但是对财政收入增幅连年超过预算的地方政府而言,突然的紧缩还是让它们措手不 及,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哭穷。多个城市相继大规模推地,被外界解读为地方迫于财政困难的应急之举。在政府财政增幅放缓的情况下,减税政策是否会被搁 置,结构性减税是否还存在空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财政部财科所两位副所长刘尚希与苏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虽然减税会有压力,但是国家既定的减税政策还是会坚持下去,因为经济发展是大局,不会因为财政收入下滑就变卦

政府究竟差不差钱?

政府财政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政府财政是否真的吃紧,尚未有定论。

就在财政部发布报告当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 指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中国都还有充足的空间,即使近两个月财政增速下降,7月底财政收支相抵,还有1万亿元的余额,此外,历年节余的还有 1000多亿元的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将适时把这些作为预调微调的措施,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这似乎回应了公众对政府财政能力的质疑。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中央财政相对来说比较健康稳定,但是地方财政的压力的确比较大。他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地方政府在上一轮的刺激过程中投资了大量项目,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另外土地出让金锐减对地方的冲击非常大,过去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现在有的城市已经同比下降了50%80%

土地出让金的减少缘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虽然最近几个月市场有所回暖,但开发商仍然不敢贸然买地。而近日,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杭州、温州在内的多个 城市纷纷大规模推地,在825日温州的推地会上,温州市市长甚至亲自上阵吆喝。即便各地官员异口同声否认推地行为与财政困难有关,但是还是难以抵挡外界 的猜测。

在深圳市,甚至出现了一种更为奇特的现象,深圳市国税局约谈企业,与企业共同商量税率,让企业多缴税来帮助地方政府渡过难 关。目前来看,主要的财政压力是在地方政府层面而不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总体的财政收支状况和盈余状况还比较好,而地方政府在资金链上已经出现了非常紧 张的局面。刘胜军说。

之所以中央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速度要快于地方,主要是因为国内增值税和进口货物增值税、出口退税有较大幅度的 下滑,据上海财经大学公管学院胡怡建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根据分税制规定,此几个税种,都是中央占大头,地方占小头,所以在税收收入减少时,对中央的 冲击更大。

在增税与减税间作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 GDP增速与国民收入增速,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几乎每年财政收入都会超额完成任务,且逐年增加。2010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标是增长 8%,最终实现了21.4%2011年的增幅目标也是8%,最终实现了24.8%.政府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占比与增速的极大不平衡,已经广受诟病,这也 是三公消费节节攀升,年底突击花钱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

然而,眼下财政收入增幅放缓,政府的手头已经不如从前宽裕,面对经济不景气,政府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是,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地方政府是否能改掉 积习,则尚未可知。可能正是因为有此担心,914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重申,要抓好财政收支管理,加强税收征管,确保税 收应收尽收,但坚决不收"过头税"”。国税总局也称,绝不能以收入任务紧张等为由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显然,谢旭人的讲话是有针 对性的。江苏省苏商研究会会长俞文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江苏各地政府加大了税收的征收力度,过去企业的很多"擦边球"行为,政府原则上是不 查的,只要不是特别大的违规即可,但现在政府部门对企业税源的控制非常强,甚至是新旧账一起算,造成很多企业需要大面积补税,有的企业不仅要补税,还面临 罚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告诉记者,越是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的支出压力越大,但是收入来源在减少,这就意味着政府的债务负担在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找钱,所以很多地方的税收实际上是在加强征管

经济学家管清友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有的地方政府因为支出压力,甚至要求企业提前交几个月甚至半年的税,这恰恰说明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是十分必要的。的确,在财政增幅放缓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在增税以扩大支出与减税以激发企业活力之间作出选择。

减税的空间还有多大?

尽管结构性减税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终归是雷声大、雨点小,民营企业对减税政策如久旱盼甘霖,可始终不见实质性减税举措。政府的财政收入减 少,是否意味着减税的空间已经到了尽头?其实不尽然。中央可以考虑发国债,从而弥补财政收入下滑,我们的国债占GDP的比重还比较小,发国债还有空 间。管清友说。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持相同观点,他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在经济急剧恶化的时候,可以采用赤字财政的 政策。他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普遍的大幅度的减税,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战略性抉择,即使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也要减税,因为只有企业有活力、有利润,税收才 能持续,否则就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不能说因为财政口袋瘪了,该有的改革,降低企业和社会负担的举措就暂缓执行。一般而言,全世界有活力的经济体,它们 的企业税负都不是很高。

据管清友介绍,在近日备受关注的新莫干山会议上,他与众多经济学者达成共识,认为财政体制改革是当前改革的 切入点。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实行价、税、费、财联动改革,价格改革主要体现在资源价格上,要实现市场化,税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减税上,主要是费改税是指要从投资性财政变为公共财政,增加财政透明度。

在管清友看来,财税改革正当其时,因为它有足够的动力,也有足 够的压力,动力是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需要增加企业活力,压力是来自企业和社会对减税的呼吁,有强大的民意基础。无论是所得税,还是增值税、资源税、营业税 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都更多地向富人征税,老百姓是支持的,要调整税费结构,给中小企业减免税收,给大企业和资源性企业征税,这也会得到众多中小企业的支 持。

税制改革的突破口

在国民税负痛苦指数全球排名非常靠前的当下,减税已经是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所有人的共识,但是税改的突破口在哪里,各界仍然莫衷一是。

正在进行的营改增试点,进展步伐缓慢,而且涉及的税收额太少,才500亿元,相对于去年10万亿元的财政收入,简直是九牛一毛。陈及认为,当前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都有操作空间,还有各式各样、名目繁多、花样不断翻新的收费要进行整理。

而管清友则认为,或许可以先在资源税和资源价格上做文章,加大资源税增收力度,因为结构性减税,政府必须有进项。现在资源大部分掌握在国有企业手里, 反对的声音比较小,只要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征,不过不能竭泽而渔,考虑到经济在下滑期,资源行业整体处于不景气的状况,要开征资源税必须把其他的 很多不合理的费改成税,这样企业的负担反而可能减轻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减税的前提是政府要转变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减少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行为,因为这些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把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减税自然就比较好办了,如果支出的压力一直还在这里,那就没法减,这是背后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李佐军说,在大规模的全方位改革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肯定是一个大趋势,如果不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那么企业的效益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政府支出的 压力也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这种矛盾的趋势还会继续向前,所以我们要痛下决心,进行全面的改革,真正地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联系我们 | 欢迎合作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