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林场和苗圃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

切换讲义背景
关闭讲义
    记笔记
关闭

我要提问

* 最多填写50字

我要纠错

* 最多填写50字

背景介绍及政府会计准则体系(1)

关于国有林场和苗圃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

提纲 | OUTLINE

 背景介绍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衔接规定具体内容

 总结与评述

      第一部分 背景介绍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制度在国有林场和苗圃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国有林场和苗圃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

此外,财政部同时制定了《关于国有林场和苗圃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衔接规定主要为了确保林场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对林场执行新制度和补充规定而作出。

国有林场和苗圃执行新制度的补充规定,增设一级科目:“1614营林工程”“1841林木资产”并对增设科目进行使用说明和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本规定所指的国有林场和苗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从事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国有林场和苗圃。  

      《规定》出台相关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对各级政府提出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要求。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为了确保执行现行各类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顺利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亟需对新旧制度衔接做出规定

此外,《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是按照统一性原则、在有机归并现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9项行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林场和苗圃行业)会计制度基础上形成的,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业务未完全体现在制度中。

因此,为了规范国有林场和苗圃、医院、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等行业事业单位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核算,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需要结合行业单位实际情况,对《政府会计制度》做出必要补充。

因此,财政部在广泛调研和充分研究讨论基础上共制定了7项补充规定和11项新旧制度衔接规定。其中包括关于国有林场和苗圃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

原执行《国有林场和苗圃会计制度(暂行)(财农字[1994]第371号)和财政部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原国家林业局有关国有林场和苗圃会计核算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国有林场和苗圃,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系列衔接规定规范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规定共有11项,具体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2项衔接规定以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国有林场和苗圃9项行业衔接规定。

11项衔接规定主要就单位如何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进行规范,具体而言系列衔接规定主要规范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新旧制度衔接的总体要求。系列衔接规定要求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做好5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并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的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是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要求。系列衔接规定要求单位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的要求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将原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财务会计科目并对新账的相关财务会计科目余额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调整。

三是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要求。系列衔接规定要求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的要求,在原制度净资产类科目的基础上按照预算会计核算基础调整形成预算会计科目期初余额。

四是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要求。系列衔接规定要求单位应当根据2019年1月1日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按照新制度规定编制2019年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在编制2019年度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时,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较数。

 

      第二部分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根据《改革方案》,我国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由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组成。

基本准则主要对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以及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做出规定。

具体准则主要规定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具体规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作出操作性规定。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规定政府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等,便于会计人员进行日常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制度》继承了多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反映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相对于现行制度有以下八项重大变化与创新

(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在系统总结分析传统单系统预算会计体系的利弊基础上,《制度》按照《改革方案》和《基本准则》的要求,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

所谓适度分离”,是指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功能,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

一是双功能”,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二是双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是双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

所谓相互衔接”,是指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相关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二是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与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又能满足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