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法规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

    《宜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已经2006年7月13日市人民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

    宜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本市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健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是指在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方面形成的,已被证明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和指导作用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科普读物、古籍整理、资料汇编、工具书、论文、调查报告、建议等成果。

    第三条 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遵循科学、民主、公正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四条 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市人民政府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所需的奖励和评审经费由市财政拨付。

    第五条 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下列等级:

    (一)在理论上有重大学术价值,在全国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对本市改革发展稳定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突出应用价值,被有关单位推荐采纳的,可获得一等奖;

    (二)在理论上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对本市某一方面的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被有关单位推荐采纳的,可获得二等奖;

    (三)在理论上有新意,在市内有一定的影响,对解决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对普及、宣传社会科学知识起到重要作用的,可获得三等奖。

    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设立特别奖和优秀奖。

    第六条 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三年评奖一次。

    宜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市社科联)负责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报评奖:

    (一)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

    (二)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

    (三)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的;

    (四)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取得明显效益的。

    第八条 参加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应当按下列规定申报:

    (一)市级社会科学类社团的会员经由所在社团申报;

    (二)各县市区的作者经由市社科联委托的机构申报;

    (三)市直单位的作者经由所在单位申报;

    (四)其他作者直接向市社科联申报。

    第九条 申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应当填写《宜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并提交研究成果及其利用证明。

    同一作者在同一次评奖活动中,可以申报一项个人成果和一项集体成果。

    第十条 申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应当属于评奖当年之前取得的研究成果。

    凡已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研究成果,不得再申报参加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

    第十一条 设立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成果进行初评。

    设立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委员会提交的初评结果进行终审。

    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

    第十二条 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社科联进行资格审查;

    (二)学术委员会进行初评;

    (三)评审委员会终审评定。

    第十三条 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初评和终审实行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申报成果经委员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赞成始得通过。

    第十四条 学术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的委员在对本人及亲属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时应当回避。

    第十五条 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由评审委员会在终审评定后7日内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60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限内书面向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由评审委员会裁决。

    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裁决异议不成立的,评审委员会将评审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授奖。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参加评奖的资格:

    (一)著作权有争议,且诉讼或仲裁尚未终结的;

    (二)提供伪造、虚假证明材料的;

    (三)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或有其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的;

    (四)参加评奖过程中以贿赂等不正当方式谋取奖励的。

    有前款(二)、(三)、(四)项情形之一且已授奖的,经评审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1995年7月31日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宜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试行办法》(宜府发〔1995〕44号)同时废止。